听说过手机导航、卫星导航,手术也能导航?没错!
近日,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团队应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,顺利引导肺结节定位标记术,实现肺部病灶精准定位,成为长治地区首例!
王女士5年前发现右肺结节,当时她并没有在意,直到最近复查胸部CT时,医生发现王女士右肺上叶结节较以前增大并伴有乏力、消瘦,为明确结节性质,王女士来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。传统定位方式是CT引导下肺穿刺定位,即术前通过CT扫描,确认结节在体表的投影位置,再将定位针经皮肤穿刺置入结节内或结节附近。而王女士右肺后基底段的一枚结节距离胸膜面较远,且周围有效多血管,若是采用传统CT穿刺定位容易发生气胸及出血的风险。面对诊治中的难点,我院呼吸介入团队展开多次讨论,最终决定采用电磁导航引导支气管镜肺结节定位术。
电磁导航引导支气管镜肺结节定位术——『器』如其名,就是带GPS导航的气管镜,能帮助医生长出一双“透视眼”,在密集、复杂的支气管“不迷路”,精准“狙击”到肺结节,是敌是友彻底分清。
术程照片
1.实时导航,精准定位
李晋、苏卉医生操作支气管镜精准定位患者病灶位置。
2.到达预定位置后,撤出定位导线,将EBUS深入再次确定病灶位置。
3.镜下病灶清晰可见,钳取4块组织并送检,结束手术,患者安返病房。
什么是肺结节?
肺结节是指直径不超过3cm的肺内小团块组织。近年来,由于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检查出肺结节,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有肺结节。但是超过90%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,对良性结节的过度治疗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对恶性肿瘤,如果不能在早期明确诊断,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,则会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研究表明,中国肺癌患者就诊时,75%已为中晚期,中晚期患者5年存活率不超过20%,而且每年治疗费用在30-50W之间。而0期患者10年存活率可达100%。因此,中国肺癌协会提出“三早四抓”的专家共识,提倡早期筛查、早期确诊、早期治疗。
电磁导航支气管镜(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,ENB)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,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率螺旋CT的特点,经支气管镜诊治的新技术。
作为肺部结节诊疗的“神器”,该项技术通过微创介入的检查替代风险高的复杂手术,将病人的CT图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三维重构,勾勒出病灶位置,规划出手术路径,完成肺部外周区域的诊断治疗,尤其是微小结节,建立一条工作管道到病灶,实现360度无死角探肺,以便实现肺病变的精准诊治,降低手术难度、手术风险、缩短手术时间,将早期肺活检诊断率由不到57%提升至92%以上,极大减少创伤,节省了患者手术时间和费用。
电磁导航手术定位优势
1.多通道ENB定位过程与胸腔镜手术可以在同一手术室完成,对比其他定位方法简化了流程,避免手术前患者需先去CT室做穿刺等繁琐步骤;
2.快速、实时、无创、精准定位,避免CT引导下反复穿刺定位的放射性暴露及有创性操作的并发症(气胸,出血,针道种植转移)发生;
3.定位导线适配临床现有的各规格支气管镜;
4. 针对无气管通向病灶,利用多通道ENB的功能优势,也可不需CT引导,通过磁导航经皮通路实现精准染色,精准切除;
5.多通道ENB术中定位同时可进行经支气管镜活检,为后续切除术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;
6.可一次性定位多个病灶,节省手术时间。
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全面开展了介入呼吸病学的各种技术,整体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,支气管镜下三四级手术(微创手术量)在全市排名第一,为“全国基层肺癌诊疗示范基地”、“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”、“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”、长治市唯一一家华北早期肺癌协作组成员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医者初心,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,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,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!